专家发声

CCPCC2022|霍勇教授:胸痛中心十一年,我们走过哪些路?
2022-07-17 来源:YFCMF 3065 470
 

未来要持续深化胸痛中心建设理念,不断丰富其内涵,在其理念和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形成医疗机构学科中心和区域防治体系整合,构建区域内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实现从急救到预防,从急病到慢病的延伸。

2022








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

            胸痛中心十一年,我们走过哪些路

                       霍勇教授



    盛夏伊始,万物并秀。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7月8日-10日在广州举行。作为我国胸痛中心建设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在过去见证并推动了我国胸痛中心的发展。


  7月9日上午,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出席开幕式现场作主旨演讲:回首来时路——胸痛中心十一年,我们走过哪些路。


62d3f0df07da9.jpg


图片



一、建立胸痛中心理论和医学模式

  霍勇教授介绍,我国城乡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上升。2019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其中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重要死因。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心肌梗死患者将增至2260万,将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急性胸痛相关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救治既需要技术,更需要效率。


  所以,我国急性胸痛相关疾病诊疗救治体系亟待改进。胸痛中心建设的初衷即为优化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以达到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因此,在我国推广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非常必要。


62d3f0fddd51d.jpg


  重大疾病关键环节上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该理念正是胸痛中心建设核心理论的体现。胸痛中心协同救治理念经过十年的不断深化、丰富,已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高效、创新、先进理论体系。




二、胸痛中心体系建设在中国实践

  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支持及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胸痛中心建设并提出要求。历经11年发展,目前形成政府领导、行业推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支持的实施路径。


62d3f11243758.jpg


  现已建立了中国特色胸痛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文件、专家体系、组织架构、实施流程等。


  形成了全国胸痛中心救治基本网络,目前全国范围胸痛中心建设数量5300+家,29批次累计通过认证2096家,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数据6600+家。全国304个地市、州、地区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完成334个地市、州、地区91%覆盖,县域覆盖率96%以上。


  同时,胸痛中心建设通过胸痛中心救治链延伸、区域内延伸、学科内延伸、基层延伸、智慧胸痛中心和大众宣教,完善救治体系。


62d3f1271b724.jpg




三、胸痛中心建设成效

  霍勇教授介绍,据胸痛中心数据库近5年数据显示,救治胸痛患者1020万例, 其中高危急性胸痛患者374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0万,UA患者130万,主动脉夹层患者10.2万,肺动脉栓塞患者3.9万。每年救治急性胸痛近250万,每年救治的例数按照30%增长,其中高危胸痛患者占40%。


62d3f1434fed7.jpg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胸痛中心建设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其中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第一期结果(115分钟)相比,胸痛中心标准版平均时间为74分钟,缩短了36%;胸痛中心基层版平均时间为77分钟,缩短了33%。


  虽然疫情期间,胸痛患者救治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胸痛中心持续发挥在重大疾病救治中的关键作用,各胸痛中心单位仍保持常态化运行,有效确保了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快速规范的治疗。常态化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胸痛中心重要的社会担当和使命。


62d3f14fe671d.jpg


  自2011年第一家符合区域协同救治理念的胸痛中心(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经过十一年的深耕细作,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2020)》显示,通过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显著提升我国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改善医疗服务。


  实践证明,胸痛中心理念与医学模式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现阶段我国急性胸痛救治要求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与健康中国行动中“以人民健康为核心,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的要求高度一致。未来要持续深化胸痛中心建设理念,不断丰富其内涵,在其理念和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形成医疗机构学科中心和区域防治体系整合,构建区域内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实现从急救到预防,从急病到慢病的延伸。


62d3f16a00120.jpg

62d3f174a27ed.jpg


  回顾过去,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成绩喜人;展望未来,胸痛中心建设其路漫漫。期待未来,更多像霍勇教授这样的致力于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的专家携手并进、筑梦远航,共同推动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向更高质量、更广覆盖和更好效果的目标不断发力,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470
上一篇: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心血管专家张灵教授7月15日来平阴县人民医院坐诊
下一篇:张毅教授 | JAMA:新型肌球蛋白激动剂Omecamtiv未能改善HFrEF患者的运动能力